Post on: 2025-9-11Last edited: 2025-9-14Words 2424Read Time 7 min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 前言: Web3 被很多人视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未来,充满了去中心化、隐私保护和“数据主权”的光环。
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其中有不少容易混淆和被误解的地方。本文总结了 Web3 世界中最常见的 9 个误区,帮助你认清事实,避免掉进“乌托邦式”陷阱。

1️⃣ 🔒我在链上写的数据就是我的隐私,不会被任何人利用?

 
  • ⚠️事实:恰恰相反,链上数据通常是公开可读的。任何人都能够读取链上的所有信息并做行为分析、画像、甚至通过链上链下的交互行为,直接关联你现实身份。你可能会看到鼓吹在 Web3 中 "数据不被大公司拥有,而是自己拥有" ,将 Web3 当做一种乌托邦的存在,其实是完全曲解🙅。
    • 你在链上写的数据就只能证明是你在链上写的而已,只是这笔交易信息本身不会被更改。
      至于一些 NFT 合约显示你拥有哪些 NFT,那么也只是因为该智能合约代码的不可变,以及智能合约具体的逻辑决定这个 NFT 的归属不会被别人所修改。要是智能合约代码留有漏洞或者后门,你这个 NFT 说不定也会被"偷走"🥷。
  • 💡 提醒: 不要把敏感信息直接写链上;若需要隐私,关注 ZK、隐私链或链下授权方案。
 

 

2️⃣ 🛡️上链就意味着永久不变,永远安全?

 
  • ⚠️事实:上链数据不可变是因为篡改链上的信息需要巨大代价。但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发生链回滚,最知名的就是 2016 年 TheDAO 事件,结果是回滚以太坊,形成了 硬分叉
    • 不被篡改的数据主要是:交易信息、已部署的不可升级合约代码、区块哈希
      对于智能合约中的数据,只要合约中的代码逻辑允许,就可以被修改。可升级合约甚至连合约代码都可能发生变化。
  • 💡 提醒: 链上安全问题出现最多的就是智能合约漏洞,一定要与经过严格代码审计的智能合约进行资金交互
 

 

3️⃣ 🌐去中心化就是Web3?

 
  • ⚠️事实:其实这两个概念对于小白来说非常具有迷惑性。Web3不一定是绝对去中心化的,去中心化更不是Web3,这两者完全是不同层级的概念。
    • 去中心化是一种架构模式,数据或权力不是由单一机构控制,而是分散在多个节点或参与者之间,比如区块链,分布式存储,P2P网络等,都是去中心化技术的应用。
      去中心化是 Web3 的技术基础Web3 的概念更大,包含了更多的技术、经济模型和应用。Web3 是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特性,构建出一种全新的生态。
  • 💡 提醒:去中心化与Web3的关系,可以类比到网络协议与Web2应用的关系。各种Web2应用是以网络协议作为基础,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后者都是将前者作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应用生态。
 

 

4️⃣ ✨Web3会替代Web2?

 
  • ⚠️事实:Web3是Web2的扩展,这两者是共存关系,只是多给Web2提供了可选的功能增强。
    • 事实上,Web3是以大量的速度、存储成本、算力成本,换取分布式共识和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的特性,目前看来,局限性还是很明显。⚡Web2在大量场景下,都更具有明显的速度、成本、合规、用户体验的优势。未来更可能是Web2+Web3混合,并且Web3只有在部分特殊领域能够大放异彩。
      目前看来,Web3特别适合需要公开透明抗审查价值转移的场景,比如目前最广泛应用的DeFi溯源等。
  • 💡提醒:你可以简单类比 Web0 与 Web1 ,Web1 与 Web2的关系,你很容易就能知道 Web2 和 Web3 之间的关系。
 

 

5️⃣ 🍰只要不告诉别人我的私钥或助记词,钱包就不会被盗?

 
  • ⚠️事实:
    • 字面上理解没错,但很多时候,我们的私钥或者助记词是被恶意获取的,或者是由于授权了恶意合约造成的资产被盗。比如:
      1. 诱导你在假网站或伪装成 DApp 的界面中签署恶意授权(例如无限批准 ERC-20 代币转账),或智能合约包含恶意盗取资金的漏洞。
      1. 木马 / 键盘记录器 / 运行恶意代码 。近期有几次由于被诱导运行包含恶意库的代码,导致钱包助记词私钥盗窃的案例。
      1. 将助记词或私钥记录在云端、手机备忘录,相册中,均有可能发生由于内容泄漏导致助记词或私钥被他人获取,造成资产损失。
  • 💡提醒:
      1. 谨慎与合约交互,谨慎点击陌生人的链接,除非你非常了解。
      1. 使用离线物理介质保存助记词,避免保存在电子设备中。
      1. 主资金建议使用硬件钱包或者多签账户,日常小额交互使用插件钱包。
 

 

6️⃣ 🏛️DAO=真民主?

 
  • 事实:DAO 的治理权常通过代币分配,代币集中就意味着决策权集中,实际上很有可能只是另一种中心化形式。
  • 提醒:判断DAO组织中成员的代币分布,治理机制,投票规则等,可以判断这个 DAO 的 "正规程度"。
 

 

7️⃣ ⚖️去中心化意味着不受法律监管?

 
  • ⚠️事实:去中心化并不是逃避法规的盾牌。在 Web3 中,是因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保证了不可篡改。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必要特性。
    • 基于区块链的各种上层业务往往具有很大程度上不同的中心化程度,并且大多是受法律监管的。比如中心化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就是受到严格法律监管的。很多国家正在探索 DeFi、DAO 的监管框架(如美国 SEC 对代币发行的监管),说明"去中心化"并不意味着可以规避法律。此外,链上活动仍可能因 KYC、AML 等法规要求受到追溯。
  • 💡提醒:在 Web3 中,去中心化是协议的需求和技术架构的结果,而非对治理模式或权力结构的保证
 

 

8️⃣ 🆔钱包地址就是身份系统

 
  • ⚠️事实:这是一个片面的说法。钱包地址仅表示密钥对,不等同于现实中的身份,一个人可以轻松拥有多个链上钱包账户。如果要持续发展和创新,如何丝滑地将联链下身份与链上地址进行关联,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去中心化身份(DID)正在解决这个问题。
  • 💡提醒:目前一个现实人可能对应无数个链上地址,在没有 KYC 的前提下,在进行DApp设计时中,需要特别注意女巫攻击
 

 

9️⃣ 🛠️智能合约都是开源的?合约受过审查就一定没问题?

  • ⚠️事实:在链上部署的合约 不都是 开源(能看到合约源代码)的,除非开发者主动公开。合约受审查只是降低风险,但不保证百分百安全。因为有些漏洞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或者与其他合约交互时才会出现。这要求合约审计方有足够能力可以识别合约的潜在漏洞和攻击模式。
  • 💡提醒:如果每次合约交互要求能需要对合约知根知底,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与没有严格审计以及大量用户验证过的合约进行交互。链上交互需谨慎!
 

✨ 总结

🔗 Web3 的确是一场技术与理念的革命,是一片充满机遇的新领域,但也充斥着误区与误解。保持💡理性思考、⚠️谨慎操作,才能更✅安全地探索这个去中心化的世界。才能在 Web3 的浪潮中稳步前行。🚀

Loading...
从0到1实现一个Dapp全栈项目FairTicket✨(1)项目介绍

从0到1实现一个Dapp全栈项目FairTicket✨(1)项目介绍